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是什么意思?
大暑小暑,上蒸下煮意指进入小暑节气之后,天气会更加闷热,各地“桑拿天”模式将增多,人们就像在蒸笼里一样,上面蒸、下面煮。 暑,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,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,因此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小暑大暑,“三伏天”是一年中气温最高,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,民间百姓说的“苦夏”就在此时。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,食物以清淡、易消化为宜,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,少饮酒、少抽烟。另外,要做好心理调节,要静心、安神、戒躁、息怒。
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
1、时间不同:小暑是每年公历7月6-8日;大暑是每年公历7月22-24日;入伏的时间是不固定的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三伏天一般在公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。
2、风俗不同:
大暑天在我国的浙江地区有送“大暑船”的习俗。山东鲁南地区“喝暑羊”的习俗。福建莆田吃荔枝“过大暑”的习俗。广东大暑吃“仙草”的习俗。台湾大暑吃凤梨的习俗。在过去我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“食新”习俗,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,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,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,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。而三伏的习俗主要也是在饮食上面有讲究,例如头伏要吃饺子,中伏要吃面,末伏要吃烙饼卷鸡蛋等。
3、含义不同:
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,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;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,天气比小暑更热;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
4、气候特点不同:
大暑正好是在中伏的前后,高温炎热伴有雷雨天,同时也非常潮湿闷热。而小暑开始进入伏天,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三伏所处的时间较长,刚入伏时是夏天的开始,此时天气还没有倒到酷热的时候,而进入中伏后气温达到一个高峰值,是非常酷热难耐的。而进入末伏后,也正是进入了立秋之后,此时天气渐渐转凉。